當前頁面:首頁 > 新聞中心 > 行業熱點

新聞中心

行業熱點

深度:構建新型電力系統的(de)7個(gè)建議

分布時(shí)間:2023-06-29 發布人(rén):admin

54.jpg


我國(guó)提出(chū)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(yú)2030年前達到(dào)峰值,努力争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(hé / huò)。實現碳達峰、碳中和(hé / huò)目标是(shì)一(yī / yì /yí)場廣泛而(ér)深刻的(de)經濟社會系統性變革。落實雙碳目标,電力行業責任重大(dà),構建以(yǐ)新能源爲(wéi / wèi)主體的(de)新型電力系統已成爲(wéi / wèi)時(shí)代使命。構建新型電力系統的(de)7個(gè)建議:

(一(yī / yì /yí))大(dà)力發展風電、太陽能發電

我國(guó)太陽能、風能資源豐富。随着太陽能和(hé / huò)風能産業鏈的(de)降本增效,太陽能發電和(hé / huò)風能發電将是(shì)未來(lái)發電的(de)主要(yào / yāo)方式。預計2030年風光裝機容量占比40%左右,2060年占比80%左右。2030年風光發電占比20%左右,2060年占比65%左右。

33333333.png

 構建新型電力系統各能源發電量占比

(二)積極穩妥發展水電、生物質發電

加快常規水電建設。發展水電是(shì)我國(guó)調整能源結構、發展低碳能源、節能減排、保護生态的(de)有效途徑。預計到(dào)2030年,水電年發電量1.5萬億千瓦時(shí),占總發電量的(de)13%;水電裝機容量4.4億千瓦,占總裝機的(de)12%。預計到(dào)2060年,水電年發電量爲(wéi / wèi)1.8萬億千瓦時(shí),占總發電量的(de)12%;水電裝機容量爲(wéi / wèi)5.6億千瓦時(shí),占總裝機容量的(de)8%。


穩步發展生物質發電。我國(guó)生物質資源豐富,能源化利用潛力大(dà)。預計到(dào)2030年,生物質年發電量0.25萬億千瓦時(shí),占總發電量的(de)2%;生物質發電裝機容量0.58億千瓦,占總裝機的(de)2%。預計到(dào)2060年,生物質年發電量0.5萬億千瓦時(shí),占總發電量的(de)3%。


(三)安全高效發展核電


核電是(shì)我國(guó)優化能源結構的(de)必然選擇。應充分發揮核電運行穩定、安全可靠等特點,推動能源消費高質量發展。預計到(dào)2030年,核電年發電量0.9萬億千瓦時(shí),占總發電量的(de)13%;核電裝機容量1.2億千瓦,占總裝機的(de)12%。預計到(dào)2060年,核電年發電量爲(wéi / wèi)2.2萬億千瓦時(shí),占總發電量的(de)12%;核電裝機容量爲(wéi / wèi)3億千瓦,占總裝機的(de)8%。

(四)适應性發展煤電、氣電

新型電力系統構建的(de)中短期要(yào / yāo)注重煤電高效利用的(de)技術創新,長期要(yào / yāo)注重煤炭發電的(de)“托底”作用。預計到(dào)2030年,煤電裝機容量占比爲(wéi / wèi)36%左右,發電量占比低于(yú)50%。預計到(dào)2060年,煤電裝機容量占比下降到(dào)3%左右,發電量占比下降到(dào)5%以(yǐ)下。

天然氣具有“靈活易儲”特性,将爲(wéi / wèi)我國(guó)新能源低碳化發展提供有力支撐。預計2030年氣電占總發電量比重達到(dào)7%左右,2060年占比爲(wéi / wèi)3%左右。由于(yú)天然氣能源供給受到(dào)了(le/liǎo)資源禀賦的(de)限制,未來(lái)裝機容量比重和(hé / huò)發電量占比相對較低。

(五)多措并舉提升系統調節能力

爲(wéi / wèi)實現提高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的(de)目标,保障電力安全供應和(hé / huò)民生用熱需求,需着力提高電力系統的(de)調節能力及運行效率,從負荷側、電源側、電網側多措并舉,重點增強系統靈活性、适應性,破解新能源消納難題,推進綠色發展。

需從加快推進電源側調節能力提升、科學優化電網建設、提升電力用戶側靈活性、加強電網調度靈活性、提升電力系統調節能力關鍵技術水平、建立健全支撐體系等六個(gè)方面着重推進,提升電力系統的(de)調節能力。

(六)加快培育分布式源網荷儲一(yī / yì /yí)體化發展新業态新模式

源網荷儲一(yī / yì /yí)體化是(shì)實現新型電力系統集中式與分布式并舉、協同發展的(de)重要(yào / yāo)舉措之(zhī)一(yī / yì /yí)。電源側将通過多種能源的(de)互補利用、相互轉換、聯合控制克服新能源發電機型多、并網特征差異大(dà)等難題,實現各類資源協調開發和(hé / huò)科學配置。需求側則運用市場激勵機制,引導用戶改變、調整傳統電力消費模式,提高負荷側調峰能力,擴大(dà)可再生能源消納體量,實現供需協調聯動。

(七)加快推進數字化轉型和(hé / huò)構建能源互聯網

數字化将有力推進新型電力系統建設。電力系統與數字化轉型的(de)融合能大(dà)大(dà)增強數據的(de)實時(shí)性、準确性和(hé / huò)可靠性,促使大(dà)規模可再生能源更加靈活、安全、高效。發揮數據的(de)生産要(yào / yāo)素作用,促進源側、荷側的(de)功率預測,促進源網荷儲協調互動,促進可再生能源消納。



版權所有:福州五線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證000000号
0591-87303690

掃一(yī / yì /yí)掃
關注公衆号

掃一(yī / yì /yí)掃關注公衆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