當前,能源電力發展面臨保障安全可靠供應、加快清潔低碳轉型、助力實現“雙碳”目标的(de)重大(dà)戰略任務。電網是(shì)能源轉換利用和(hé / huò)輸送配置的(de)樞紐平台,提高電網數字化水平是(shì)數字經濟發展的(de)必然趨勢,也(yě)是(shì)構建新型電力系統、促進能源清潔低碳轉型的(de)現實需要(yào / yāo),具有重要(yào / yāo)意義。
多措并舉推動新型電力系統建設
一(yī / yì /yí)要(yào / yāo)充分挖掘靈活性資源潛力。重點持續推進煤電靈活性改造,制定合理的(de)成本疏導機制,提高煤電靈活性改造的(de)經濟性。未來(lái),抽水蓄能電站、天然氣發電、儲能、電網互濟需發揮更大(dà)的(de)調節作用。加快抽水蓄能電站建設及改造,因地(dì / de)制宜發展天然氣調峰電站,引導分布式能源微網積極主動參與系統調節;抓緊完善儲能産業政策體系、健全投資回報機制、研發關鍵核心技術等。豐富電力需求側産品種類,如鼓勵負荷集成商将需求側資源作爲(wéi / wèi)産品在(zài)容量市場、輔助服務市場、零售市場上(shàng)參與競價交易;挖掘需求側響應能力,引導電動汽車有序充放電,發展多元靈活性負荷。
二要(yào / yāo)加快推進跨省跨區輸電通道(dào)建設,提升電網互濟能力。規劃建設跨省跨區輸電通道(dào),提升資源大(dà)範圍優化配置能力。充分利用鄰近省區調節能力,提升地(dì / de)區整體的(de)新能源消納水平;建立送受端地(dì / de)區協作機制,最大(dà)程度發揮遠距離大(dà)規模送電的(de)效率效益。加快配電網改造和(hé / huò)智能化升級。滿足分布式電源、電動汽車充電設施、新型儲能、數據中心等多元化負荷的(de)靈活接入需求,推進新能源就(jiù)地(dì / de)開發、就(jiù)近消納。優化調度運行機制,共享儲能資源。構建多層次智能電力系統調度體系,電網統一(yī / yì /yí)調度“共享儲能”,實現儲能在(zài)不(bù)同場站間共享使用。
三要(yào / yāo)完善各類靈活調節資源相關市場機制。健全電力輔助服務市場機制,适當增加爬坡類、系統慣性等交易品種,滿足系統不(bù)同時(shí)段的(de)靈活需求;完善輔助服務補償機制,加大(dà)補償力度,有效引導企業提升系統調節能力。完善需求側電價政策,激發需求側資源參與系統調節的(de)潛力;完善跨省跨區電能交易機制,促進跨省區電力通道(dào)能源互濟;出(chū)台并完善面向新型儲能的(de)電價政策及市場化機制。豐富輔助服務參與者,如儲能、配售電公司、微電網、虛拟電廠甚至獨立電力用戶。從電源側、電網側、用戶側多措并舉,充分調動挖掘各類靈活性資源潛力,以(yǐ)系統最優的(de)電力規劃理念引導源網荷儲靈活性資源協調發展。
四是(shì)突破支撐新型電力系統構建的(de)重大(dà)技術。我國(guó)适應新能源消納需要(yào / yāo)的(de)電網調度運行新機制尚未建立,現有信息化手段不(bù)能充分滿足新能源功率預測與控制、可控負荷與新能源互動等需要(yào / yāo),多能協調控制技術、新能源實時(shí)調度技術、送電功率靈活調節技術等新能源消納平衡技術亟待加強。建議進一(yī / yì /yí)步加強先進的(de)發電預測及調度運行技術,提高新能源接入系統運行水平。積極研發高效率低成本可再生能源發電裝備、大(dà)功率柔性輸變電裝備、長時(shí)儲能、燃料電池、高溫材料、關鍵元器件等支撐新型電力系統構建的(de)技術、裝備、材料,提高構建新型電力系統的(de)技術支撐能力。
掃一(yī / yì /yí)掃關注公衆号